文章呼吁在数字化转型中保持对虚拟媒体人技术的期望与警惕,以人为核心,实现技术与人性的和谐发展。
媒介演进的非线性逻辑
与技术群落的影响
媒介形态是新闻传播活动的载体,技术的发展进步是推动媒介形态改变的引擎。[2]纵观虚拟媒体人的发展演进历史,技术是背后驱动的关键性影响要素。但仔细辨别,新技术的应用及其带来的直接效果往往并非完全的线性发展,而是呈现出回旋与反复。越是智能传播时代,单个技术越难以支撑起复杂的媒体实践,这也要求我们以非线性思维、复合技术的观点梳理并评价虚拟媒体人在整个新闻生产与传播分发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优势与局限。
虚拟媒体人的优势
以及对传媒生态的影响
现有研究多从成本效率、形象资源、传播力影响力等维度论述虚拟媒体人的优势;从传播渠道上看,虚拟媒体人的多场景应用、跨渠道适配等能力更强;从传播效果上看,可视化、互动性、陪伴性等也进一步增强了媒体传播效能。上述优势的阐释依然是从技术及其带来的直接效果层面的分析,我们需要整合各个环节分散的评价,从新闻传播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整体阐述虚拟媒体人的优势,进而讨论支撑虚拟媒体人运行的核心技术群落带来的媒体生态改变,后从技术与文化互构的视角谈论虚拟媒体人推动实现新闻复合型功能,是对新闻实务内涵的一次有力拓展。
虚拟媒体人的局限以及发展隐忧
将虚拟媒体人引入内容制作与传播环节无疑能够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但在实践过程中,对虚拟媒体人的观望、质疑甚至批评从未间断,包括虚拟媒体人对新闻本体的“真实”的冲击、对新闻伦理的戕害、同质化发展对于有限资源的浪费等。此外还有围绕场景价值、情感设计、商业模式、内容安全等方面的隐忧。
结语:数字化转型
过程中的虚拟媒体人
不可否认,我们正处于人类文明数字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新闻传播顺应数字化转型有着天然的合理性。诚如本文开篇提出的问题,围绕虚拟媒体人的利弊判断、前景评估,本就存在争议。当下我们窥见的大部分优势、存在的大部分隐忧实际上都可能相互转化——技术的发展会带来新问题,同时技术带来的问题可以考虑用技术的方法解决。